您的位置 首页 美食

乌孜别克族(中国乌孜别克族从哪里来?)

乌孜别克族

乌孜(兹)别克族跨居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及伊朗、阿富汗等国,总人口1800万左右,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占大多数,我国境内有1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喀什、莎车、叶城、和田,以及北疆的乌鲁木齐、伊宁、奇台、木垒等地。1987年7月2日,木垒县大南沟成立了全国惟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

中国乌孜别克族
迁居新疆
中亚的阿姆河、锡尔河与咸海之间的广大区域,称为河中地区。乌孜别克人的祖先就孕育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乌孜别克”这个名称,最早来源于14世纪金帐(钦察)汗国统治者——苏丹·穆罕默德·乌孜别克汗。元史称为“月即别”“月祖伯”。金帐汗国在乌孜别克汗统治下,接受了伊斯兰教,国势强盛,声名远播。后来汗国内部爆发了争夺汗位的战争,15世纪金帐汗国瓦解,部分居民迁到了楚河流域。原来属于金帐汗国一部分的白帐汗国日益强大,其治下的居民,不分来源,被泛称为乌孜别克人。

(河中地区)
1501年,昔班尼汗在泽拉夫尚河畔的萨尔普勒之战打败帖木儿王朝亲王巴布尔,占领撒马尔罕,建立了昔班尼王朝,并定都于此。随后继续攻打帖木儿王朝的南方领地。昔班尼汗率领白帐汗国的乌孜别克牧民南下,大规模进入河中地区,先后占领了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乌尔根奇和塔什干等地,征服了所有帖木儿后裔的领地,彻底推翻了帖木儿王朝。南下的乌孜别克人与当地操突厥语的土著民杂居在一起,逐渐融合,开始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昔班尼汗)
由于河中地区与我国新疆毗邻,两地居民往来频繁,各绿洲部落之间联系紧密。新疆的维吾尔人和中亚的乌孜别克人,无论在文化、饮食、乐器和服饰等方面几乎一模一样,甚至两者使用的语言——乌孜别克语和维吾尔语,在上世纪20年代以前都叫察合台语,相似度95%以上,完全互通,区别相当于北京话与河北话。如果你懂一些维语,去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畅通无阻,没有语言上的障碍。
细心的朋友看中亚地图会发现,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新疆并不相邻,中间隔着一个吉尔吉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将中亚操察合台语的绿洲居民命名为乌孜别克Uzbek,盛世才受苏联影响,将新疆各绿洲操察合台语的居民命名为维吾尔Uyghur。这样,中亚与新疆人口最多、文化相同、最有实力的族群被人为的一分为二,削弱了其势力,有利于苏联维持中亚地区的稳定。苏联又在两族定名之后,在两族传统聚居地之间划出了一块土地——奥喀走廊,即吉尔吉斯奥什与中国喀什之间的地带,中亚部分就是后来的吉尔吉斯。解放后,我国划出维吾尔族聚居的阿图什、阿克陶给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隔着奥喀走廊)
明朝时期,中亚与新疆的商业往来更趋繁荣,撒马尔罕城的东门一度被称为“中国门”,中国货源源不断从这里进入城内,再远销伊朗、欧洲。16至17世纪,撒马尔罕经济获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由于其东连中国、西接波斯、北通哈萨克、南抵印度次大陆,交通发达,成为各方货物的集散地,前所未有的繁荣。

叶尔羌(莎车)作为中国西域的商业重镇与撒马尔罕、费尔干纳、布哈拉遥遥相对,叶尔羌城“商贾如鲫,百货交汇”,从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地东来的乌孜别克商队,以此为中转地,出售中亚的土产。有一些较大的商队途径阿克苏、吐鲁番到肃州(酒泉),将货物销往内地,再收购内地的货物返回中亚。叶尔羌城的构造和建筑以布哈拉城为主,清末时,莎车将近三分之一的居民原籍费尔干纳、撒马尔罕、布哈拉,因此叶尔羌也被称作“小布哈拉”。

(莎车老城照片,图片来源:遗产君)
18世纪初,锡尔河上游以乌孜别克人为主体的浩罕、希瓦、布哈拉三个汗国形成。1759年,清朝平定大小霍加叛乱,统一了新疆,浩罕汗国获准与清朝经商。浩罕汗国坐落在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绿洲居民的联结地带,城镇一字型分布在丝绸古道的商贸线上,经济主要靠东西内陆贸易,清朝史书称浩罕:“专以贸易为生,舍此别无恒业”。
浩罕、费尔干纳、安集延、纳曼干、马尔吉兰等地商人赶着成群的骆驼、骡马,穿越奥喀走廊的崇山峻岭,与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绿洲进行贸易活动。新疆绿洲百姓根据他们的出发地,称呼这些乌孜别克商人为“安集延人”“布哈拉人”“浩罕人”等,其中以“安集延人”之名使用最为广泛,几乎安集延人就能代表乌孜别克人。
安集延人的贸易活动主要在南疆各城的“热斯太”,意为集市,与巴扎相似,不同的是,巴扎是定期交易的地方,热斯太是经常性的商业场所。他们将阿富汗的青金石、哈萨克的牲畜、吉尔吉斯的皮张、撒马尔罕的手工艺品在热斯太售卖,再将产自甘肃、陕西的大黄、湖南的砖茶、江南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销往中亚各城。乌孜别克人长久的商业活动,繁荣了南疆各族人民的经济,乌孜别克人所到之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居留地,一些不愿返乡的商人在当地娶妻生子,置产安家。

19世纪70年代,浩罕、希瓦、布哈拉等汗国先后被沙俄吞并。乌孜别克商人的贸易活动也被纳入沙俄对华贸易中。除了新疆各城的热斯太,隶属于沙俄的乌孜别克商人还在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叶尔羌、伊犁等地开了许多洋行。这种规模更大的贸易形式具有完备的设施,定点经营,设立货场、客栈、运输队、甚至饲养场,吸引了更多的商人陆续来疆。
乌孜别克商人开设在乌鲁木齐沙俄贸易圈内的洋行有:德生洋行、德和洋行、吉利洋行、仁中信洋行、茂盛洋行。当时民间有句谚语:“十个俄罗斯人不如一个犹太人,十个犹太人比不上一个安集延人(乌孜别克人)”,直言乌孜别克人善于经商。
清朝与浩罕的“不平等条约”
18世纪,浩罕经常受到当时统治新疆的准噶尔汗国的攻击。在清朝统一新疆以后,浩罕汗国通过朝贡成为清朝的藩属,并取得了在新疆通商的许可。在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浩罕发展壮大,18世纪后期成为中亚的强国,其势力范围从巴尔喀什湖到葱岭,这些地方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和乌孜别克人都处在浩罕的统治下。浩罕四处扩张势力范围,时刻觊觎南疆地区。

(浩罕汗国)
乾隆时期,清朝国力比较强盛,在新疆有很强的军事力量。在清廷的外交压力下,浩罕还放弃了对布鲁特(吉尔吉斯)的一些侵略成果。到了19世纪,清朝逐渐衰落,军备废弛,白莲教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抽调一些新疆的驻军回中原平叛。这样,清朝在新疆的边防实力就减弱了。
浩罕虽然不敢和中国正面冲突。道光初年,当初在新疆叛乱的大霍加波罗尼都的孙子张格尔有占领南疆的企图,于是浩罕撺掇张格尔带领军队入侵新疆。张格尔之乱从1820年持续到1828年,期间张格尔多次进攻喀什噶尔、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等城,还一度占领了南疆大部分地区。在清朝平叛军队的攻击下,张格尔屡次兵败,却多次成功逃回浩罕,并在浩罕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下重振旗鼓,直到1828年兵败被擒,随后被抓到北京斩首。
张格尔并不姓张,名字是Jahangir的音译,波斯语“征服世界”的意思,也音译为江格尔、江汗格等,是新疆和中亚普遍的名字。

(平定回疆战图册·生擒张格尔)
张格尔叛乱失败以后,负责善后工作的钦差大臣那彦成打算采取如下措施:整顿吏治,惩治腐败;增加一些边境卡伦,加强对卡伦的巡查工作;中止与浩罕的贸易,来削弱浩罕的经济实力;驱逐浩罕在中国的大部分商人,并且没收他们的货物;招抚被浩罕胁迫入侵的吉尔吉斯牧民来加强边防,削弱浩罕的臂膀。
那彦成的措施如果能实施,对浩罕的经济打击将会很大。然而,他低估了浩罕的军事实力,没有想到他的措施会让浩罕反应强烈。而且清朝在新疆的驻军并没有增加多少,这些驻军也不是浩罕军队的对手。招抚吉尔吉斯部落的效果也很有限,没有改变新疆边防虚弱的情况。那彦成的措施让浩罕损失很大,张格尔祸乱南疆让浩罕意识到清朝的孱弱,于是,浩罕军队直接入侵新疆。
1830年7月到9月,浩罕厉兵秣马,2万多侵略军做好了准备。9月25日,浩罕军队袭击喀什噶尔西边的喀浪圭卡伦,战争爆发。驻守卡伦的军队和1500名前来增援的土尔扈特骑兵因寡不敌众战败。攻破了边境的卡伦以后,浩罕军队长驱直入,入侵新疆南部各城。9月28日,英吉沙尔回城(清朝在新疆实行不同民族分城居住的政策,分别有满城、汉城和回城,各自有独立的城池)贵族叛乱,投降浩罕,第二天,喀什噶尔回城也在浩罕的猛烈攻击下沦陷了。
9月30日,大批浩罕军队围攻喀什噶尔汉城,第二天,另外一支浩罕军队围攻英吉沙尔汉城。浩罕军队久攻不下,于是在这两个城外面驻营,并通过炮轰,挖地道和水淹等办法攻城。喀什噶尔和英吉沙尔守军顽强地抵抗浩罕侵略者,到浩罕撤军为止,这两座城一直没有沦陷。10月6日,浩罕军队攻击并且封锁了喀什噶尔和阿克苏之间的官道;11日,浩罕军队猛烈攻击叶尔羌。清朝在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和英吉沙尔四个城市(合称为西四城)的驻军一共只有7000人,寡不敌众,只能坚守城池,没有还击的能力。
几乎与攻击喀浪圭卡伦同时,浩罕军队攻陷了塔克敦巴什塔吉克族聚居的色勒库尔(塔什库尔干),并且大肆抢劫塔吉克牧民的牲畜。浩罕对侵略战争准备充分,而清政府对这场战争一无所知,猝不及防,让浩罕占了很多便宜。
接到浩罕入侵的报告以后,道光帝组织反击,派长龄为钦差大臣负责这次军事行动,并从全国各地抽调四万军队来抵抗浩罕侵略,收复沦陷地区。10月17日,抵达阿克苏的部分援军加固了阿克苏的防御,防止浩罕向东侵略阿克苏。12月初,一万余从阿克苏出发的清军先头部队到达叶尔羌,打败了围城的浩罕军队。
清军聚集在阿克苏的时候,浩罕就侦查到增援的清军势力强大,做出了撤军的计划。在叶尔羌战败以后,浩罕的撤军行动就开始了。狡猾的浩罕临走前谎称撤军不是因为害怕清军,而是因为浩罕国内有事请,必须回去处理。另外,浩罕军队还放出狠话,说如果清廷不接受浩罕的要求,浩罕军队还会再来的。清军先头部队到达喀什噶尔的时候,浩罕军队早就撤到浩罕境内了,而清军得大部队还在阿克苏和喀什噶尔的路上匆忙赶路。

道光帝否决了伊犁将军提出的:从楚河、塔拉斯一带出兵两万,一举荡平浩罕的主张。道光帝说浩罕属于外藩,不是中国的地方,没必要劳师远征。其实他肚子里盘算的是如果攻打浩罕,需要大量军队和粮饷,这笔费用对朝廷来说已经很难承受了,而且道光帝心里明白,清军武备废弛,收复喀什噶尔等地都已不易,远征浩罕,未必能胜。于是朝廷只是在边境卡伦增加了一部分兵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重大举措。
1831年,浩罕多次派使节来新疆谈判,频繁对清廷施压。清廷也拿出了谈判的姿态,要求浩罕捉拿张格尔的家属,并保证不再骚扰南疆。但是清廷对这种艰苦的谈判没有耐心,所以对浩罕妥协的声音就慢慢占上风了。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在浩罕答复之前,清廷就开始妥协了,单方面重新开放了与浩罕的贸易。
清廷的妥协姿态没有让浩罕满足。在重新和浩罕做生意之后不久,1832年2月,浩罕正式提出条件:浩罕商人在中国新疆南部通商免除关税;清朝赔偿之前没收的浩罕商人的货物以及土地;允许浩罕在中国新疆南部各个城市派遣商务代办,对在新疆南部贸易的外国商人收税(这个条款还可以让浩罕取得在新疆南部的贸易垄断权,防止其他中亚商人和浩罕竞争);中国赦免张格尔余党。
浩罕的要求可以说是狮子大开口,这个时候,浩罕的使节接踵而至,小股浩罕部队也在新疆边境闹事,给清廷施压。虽然释放了在战争中被俘虏的中国人,却不肯将张格尔家属交还给中国。浩罕宣称,会看好张格尔家属,不让他们到新疆捣乱。
1835年,清政府最终完全接受了浩罕的条件,相当于一个不平等条约:虽然浩罕没有提出割地的要求,双方也没有正式的勘界条约。但是浩罕已经占领了新疆卡伦以外属于中国的不少领土,包括乾隆年间设有界碑的楚河流域。清廷既不准备出兵收复,也没打算和浩罕交涉,默许了浩罕对这片领土的占有;清政府赔偿一万两白银,作为浩罕商人被没收的货物和土地的补偿;免税贸易以及允许浩罕在中国境内征税。这样浩罕不仅取得在中国新疆南部免税贸易的特权,还可以对中国新疆南部其他中亚商人收税;赦免张格尔余党。张格尔叛乱是中国内政,而浩罕要求中国赦免张格尔余党,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然而这个“不平等条约”没能给新疆带来安定,浩罕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卓家族后裔以浩罕为基地窜扰新疆:1847年的七和卓之乱,1857年的倭里罕之乱,直到1865年的阿古柏入侵新疆……

融入中华民族
据1828年统计,新疆各地乌孜别克居民1567户,以喀什噶尔最多,715户。19世纪中叶,不仅商人,从事农业、牧业、手工业的乌孜别克人也迁居新疆各绿洲定居。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入侵新疆的浩罕军官阿古柏裹挟了大量乌孜别克农牧民前往新疆,其中大部分人直至清军收复新疆后依然留居新疆。1877年,仅记载南疆的乌孜别克居民就有2000余户。
十月革命前后,由于中亚地区战争与动乱,加之自然灾害,迁居新疆的乌孜别克人更多了。由于我国新疆已有乌孜别克人定居的历史基础,形成了血缘上和社会方面的广泛联系,中亚的乌孜别克人来新疆投亲靠友,安置生业。1935年,盛世才在新疆召开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确定“乌孜别克”为正式族名,成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乌孜别克人在新疆定居后,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一条街或者一片区域,当地人就把这些地方叫“安集延街”“安集延村”“浩罕庄”等。比如伊宁的五区二街之前叫作“乌孜别克街”;喀什噶尔艾提尕清真寺北面的老北街,因为乌孜别克商人聚居,也叫“安江(安集延)巴扎”;香妃墓附近曾经是浩罕人聚居地,浩罕乡一直沿用至今。
迁居中国新疆的乌孜别克人,居住城镇的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等行业;农牧区的乌孜别克人,与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一起,从事园艺、放牧等农牧生产活动。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加深了乌孜别克族与当地各族人民的了解,也促进了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为乌孜别克人的传统美食——安江抓饭,也叫安集延抓饭,是Andijan的不同音译。首先将大量皮芽子和整头的大蒜下入锅中,用油炸熟,将皮芽子里的水分基本炒干,颜色也已变成棕黑色,再将羊肉或者牛肉放入锅中。最后倒入大米,因为反复煸炒的皮芽子和大蒜把米也染黑了,所以安江抓饭还有一个名字——黑抓饭,营养又美味。
作者:喀什汉人,自由撰稿人。

延伸阅读新疆柯尔克孜族从哪里来?新疆达斡尔族从哪里来?新疆回族从哪里来?
新疆满族从哪里来?
新疆锡伯族从哪里来?
中国哈萨克族从哪里来?
中国塔吉克族从哪里来?!
新疆到底有多少飞地?!!
新疆方言的来龙去脉,今天一次说清!“疆还是劳道辣”的这一年今天,劳道君想跟大家聊聊平台的未来!联系微信:yt1989115301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劳道君最大的支持!

乌孜别克族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